电池短路是指导体不经负载直接连接正负极,形成极低电阻通路。根据欧姆定律(I=V/R),内阻极小时电流极大,导致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失控。
根据接触程度和表现形式可分为:
1.直接短路正负极物理接触导致零电压输出,常见于:
·隔膜破损造成的极片直连
·电池壳体变形挤压内部结构
2.隐性短路装配后经振动等外力作用才显现的短路类型,特征包括:
·初始电压正常但循环性能骤降
高倍率放电时电压跳水
3.微短路微小接触点导致的局部短路现象,主要表现为:
充满电后电压快速跌落
.自放电率超标3倍以上
此时电池会:
1、产生焦耳热导致急剧温升;
2、电解液汽化引发外壳鼓胀;
3、 超过安全阀极限时喷出气体或电解液;
4、高热可能导致热失控,引发燃烧/爆炸;
5、短时间内耗尽化学能,造成永久损坏。锂离子电池此类风险尤为显著。
电池短路是指电池的正负电极通过导电介质直接连接形成非正常通路的现象。根据国家标准GB31241-2014规定,外部短路试验需在总电阻(80+20)mQ条件下进行,保护电路应能有效阻止起火爆炸等危险。短路可分为直接接触型、隐性振动型和微接触型三类,其中隐性振动型和微接触型更具隐蔽危害性。在制造环节,极片毛刺、隔膜尺寸偏差、粉尘残留等工艺缺陷是主要成因,可能引发漏液、燃烧乃至爆炸等安全问题。电动车使用场景中,振动导致的内部短路风险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