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理
方程式如下:
总反应:Pb(S)+PbO2(s)+2H2SO4(aq)可逆符号2PbSO4(s)+2H2O(I)
放电时:负Pb(s)-2e-+SO42-(aq)=PbSO4(s)
正PbO2(s)+2e-+SO42-(aq)+4H+(aq)=PbSO4(s)+2H2O(I)
总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I)
充电时电解池
阴极PbSO4(s)+2e-=Pb(s)+SO42-(aq)
阳极PbSO4(s)+2H2O(I)-2e-=Pbo2(s)+SO42-(aq)+4H+(a
注(充电时阴极为放电时负极)
1. **放电过程**:
- 负极反应(氧化):Pb → Pb²⁺ + 2e⁻;Pb²⁺与SO₄²⁻生成PbSO₄。
- 正极反应(还原):PbO₂ + 4H⁺ + SO₄²⁻ + 2e⁻ → PbSO₄ + 2H₂O。
- 总反应中,Pb(负极活性物质)和PbO₂(正极活性物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铅(PbSO₄)与水,同时释放电能。
2. **充电过程**:
- 电解作用下,硫酸铅分解:负极的PbSO₄被还原为Pb,正极的PbSO₄被氧化为PbO₂,生成硫酸并储存化学能。
3. **可逆性与硫酸浓度变化**:
- 放电时硫酸浓度降低,充电时硫酸浓度恢复,通过反应方向体现能量转换(充/放电)与物质循环(Pb、PbO₂、PbSO₄与硫酸的相互转化)。